大家好,我是中國文化傳承學會的創會會長,簡信回。中國文化是很寶貴的非物質遺產,我在1987年開始學習道家之理論及思想,在1997年正式成為道教弟子。授籙於龍虎山。
在我整整三十一年收集道家與道教知識的過程當中,已發現前先人的大智慧是將所有文化理念構成生活化,好讓世人能夠更易融入當中,因為前人的大智慧,中華文化才得以薪火相傳幾千年,到了今天,我希望能延續這份薪火相傳的傳承精神,將寶貴的中國文化以現今的資訊平台傳播出去。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的「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」又名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,是人類通過民族民間言傳身教、世代相傳的珍貴無形文化遺產。
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是充滿活力與生機的資源,它本身是以民眾生活為平台,同時也是對民眾生活的精神優化。
中國文化傳承與發展,不僅關係到人民大眾的精神生活,更是現今人們尋找民族之根、疏通民族血脈、承繼民族傳統的必要通道。
所以,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絕非簡單的整理收存,它是與國家和民族發展相偕的文化再生,是與大眾日常生活相伴的民族精神延續。
到2013年為止,中國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單的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包括: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,例如茶藝、琴棋書畫的藝術文化;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,如道學文化、中醫養生、舉行民間文化活動的傳統習俗、禮儀、節慶活動、傳統手工藝、社會文化實踐等。
這種無形文化遺產蘊藏着中華民族歷祖歷代的生命記憶和歷史文化,因此它代表着民族普遍的文化認同和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,體現着中華民族的優良智慧和團結精神。